原创 丈母娘的秘密_接种疫苗前签署知情同姉さんは好きですか在线免费意书,你认真看了吗?——la2tsmi56-b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婴幼儿家长可能每个月都要带孩子去预防接种门诊1至2次,或者自己去接种成人疫苗,打疫苗这事对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接种疫苗前这个小细节——签署知情同意书,你注意了吗?每次签署的时候,你是走个过场签字呢,还是留意“知情同意书”上的内容,真正做到了知情、同意?
一、知情同意书都包括什么内容?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讨论制定,内容包括:
(一)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介绍;
(二)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和接种后注意事项;
(三)受种者目前的健康状况,由医生做出能否接种疫苗的判断;
(四)受种者或监护人签字。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既有一定的“疫苗教育”作用,也保障了家长的知情权。通过阅读“知情同意书”,家长可以了解到接种疫苗后常见的“一般不良反应”,比如:注射部位红肿、硬结、一过性的发热等症状。
如接种前未告知,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纠纷。比如,家长可能会将这种正常的一过性反应误以为是严重不良反应,或者质疑接种医生操作不当以及怀疑疫苗质量有问题。
签署知情同意书时,家长也要留意提供儿童目前的健康状况及既往的过敏史、患病史等,这样有利于接种医生判断儿童目前是否适合接种疫苗,是否需要推迟接种等。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作为客观的书面记录,是接种医生履行法律义务的证据,也起到保护接种医生的作用。
因此,家长们切记,签署知情同意书切不可“走过场”,一定要仔细看,不懂就问,和医生积极沟通。成人接种疫苗前,同样也要认真阅读并签署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二、关于“知情同意”相关法规怎么说?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医疗卫生人员要履行告知义务,家长在孩子打疫苗之前也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对于“走过场”的行为坚决抵制。
第二十五条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
第五十九条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在接种前,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告知、询问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有关情况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至降级的处分,对负有责任的医疗卫生人员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执业活动。
三、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都需要关注什么?
(一)准备接种的疫苗是预防哪种疾病的。
(二)准备接种的疫苗与预防接种证上预约的疫苗是否一致。
(三)孩子的年龄是否与该疫苗接种年龄范围相符。
(四)孩子是否存在“知情同意书”上所列明的接种禁忌症。
(五)认真阅读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住接种人员告知的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通常接种医生都会问询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家长一定要如实告知,以协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评估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