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曝-九游会亚洲

本文转自:中国改革报

向“新”而行深化金融供给端改革

福建龙岩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质生产力注入“金”动能

□ 翟风采 沈灵灵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各地谋篇布局的高频词。福建省龙岩市将新质生产力作为链接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工具,加速提升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能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向“新”而行,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产品供给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发展的命题,也是改革的命题。近年来,龙岩市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2024年3月末,龙岩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25.74亿元、同比增长8.21%,各项贷款余额3765.86亿元、同比增长9.71%,存贷款余额增速9.01%、位居全省第三,存贷比113%、为全省最高。

“加速服务新质生产力既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龙岩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苏雄丰说,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龙岩市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推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发展。截至2023年底,累计为119家科技企业提供专利执行、企业财产保险、雇主责任等多种保险保障,保障金额超40亿元。

当前,龙岩市正在深化金融供给端改革,加快助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积极丰富产品服务体系,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引导银行业机构对龙岩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采取“科技贷”“高新贷”“投贷联动”等措施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轻资产融资难题;二是建立科创企业“主办行”服务机制,2023年底将486家科创企业纳入“主办行”服务对接机制;三是发挥风险分担资金池效用,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流动性融资服务的信贷产品,提高金融机构“敢贷、愿贷”积极性,有力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

为了优化金融产品服务供给,为科技产业发展“蓄势赋能”,龙岩市指导金融机构紧扣全市科技产业结构特点,积极开展针对科创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针对高端制造业企业“知识密集型”特点,引入“技术流”“积分卡”评价体系,通过企业专利、产品技术水平等关键指标评价授信,摆脱过度依靠抵押和现金流的传统模式。

做优“普惠金融”文章

自获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龙岩市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使普惠金融成为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利器”。

龙岩市以创新为引领,聚焦“三农”、小微、绿色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做优“普惠金融”文章,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后续驱动力。截至目前,龙岩市惠林卡、“三农”综合保险等5项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普惠金融·福农驿站”等15项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龙岩市涉农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均位列全省第三。

这一系列举措让龙岩市普惠金融主要指标持续优化、品牌持续升级。“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全省首家与“金服云”“信易贷”“云闪付”等多级平台身份信息的互联互通,目前已汇聚18个部门、45大类、2000余项公共信用数据,上线20款线上“秒批”纯信用及政务数据“直连”贷款产品,成功对接融资超6.47万笔、授信金额133.45亿元。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做优普惠金融,可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发展增量,同时也能通过服务新质生产力,深入了解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而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龙岩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魏纯说,龙岩市将持续加大金融供给,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探索科技赋能、发展数字普惠,厚植绿色底蕴、推进绿色金融,打造协同、便利、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龙岩市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凸显融资担保向“新”价值,打通小微融资“最后一公里”。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创新推出“科技保”“创业保”等产品、对科创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担保准入、设立重点行业担保扶持基金、精准服务科创企业……近年来,龙岩市大力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商业性融资担保齐头发力,发挥各自所长,将融资担保的增信作用发挥到最大。特别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定位,充分发挥“信用放大器”“经济助推器”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除了基础融资担保模式外,龙岩市还陆续开创了多种新型风险分担模式,在助力小微企业持续性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凸显了融资担保向“新”服务的独特价值。截至2024年2月,全市1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共为16502家中小微企业及“三农”主体提供106.47亿元贷款担保,融资在保余额86.84亿元、同比增长4.65%,政府性融资担保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三位。

龙岩市还致力推动金融服务深度下沉,以“金融 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金”动能,在乡村振兴、新市民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发专项产品,创新推出排污权和碳排放指标质押等反担保措施,科技赋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此外,龙岩市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融资,鼓励各类投资基金对企业融资支持,使更多的资本流入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推动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谈到未来金融如何进一步助力新质生产力,苏雄丰认为,龙岩市金融服务模式在满足新质生产力需求上尚需继续发力,特别是需要探索定制化服务、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并培育一支懂技术、懂市场、懂金融的专业人才队伍。

首曝-九游会亚洲

原创 《99西方大但人文艺术》在线观看4k原版字幕 - dg163电影网_向“新”而行深化金融供给端改革zjy卫生间6分35——la2tsmi56-b

本文转自:中国改革报

向“新”而行深化金融供给端改革

福建龙岩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质生产力注入“金”动能

□ 翟风采 沈灵灵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各地谋篇布局的高频词。福建省龙岩市将新质生产力作为链接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工具,加速提升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能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向“新”而行,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产品供给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发展的命题,也是改革的命题。近年来,龙岩市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2024年3月末,龙岩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25.74亿元、同比增长8.21%,各项贷款余额3765.86亿元、同比增长9.71%,存贷款余额增速9.01%、位居全省第三,存贷比113%、为全省最高。

“加速服务新质生产力既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龙岩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苏雄丰说,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龙岩市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推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发展。截至2023年底,累计为119家科技企业提供专利执行、企业财产保险、雇主责任等多种保险保障,保障金额超40亿元。

当前,龙岩市正在深化金融供给端改革,加快助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积极丰富产品服务体系,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引导银行业机构对龙岩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采取“科技贷”“高新贷”“投贷联动”等措施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轻资产融资难题;二是建立科创企业“主办行”服务机制,2023年底将486家科创企业纳入“主办行”服务对接机制;三是发挥风险分担资金池效用,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流动性融资服务的信贷产品,提高金融机构“敢贷、愿贷”积极性,有力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

为了优化金融产品服务供给,为科技产业发展“蓄势赋能”,龙岩市指导金融机构紧扣全市科技产业结构特点,积极开展针对科创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针对高端制造业企业“知识密集型”特点,引入“技术流”“积分卡”评价体系,通过企业专利、产品技术水平等关键指标评价授信,摆脱过度依靠抵押和现金流的传统模式。

做优“普惠金融”文章

自获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龙岩市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使普惠金融成为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利器”。

龙岩市以创新为引领,聚焦“三农”、小微、绿色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做优“普惠金融”文章,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后续驱动力。截至目前,龙岩市惠林卡、“三农”综合保险等5项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普惠金融·福农驿站”等15项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龙岩市涉农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均位列全省第三。

这一系列举措让龙岩市普惠金融主要指标持续优化、品牌持续升级。“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全省首家与“金服云”“信易贷”“云闪付”等多级平台身份信息的互联互通,目前已汇聚18个部门、45大类、2000余项公共信用数据,上线20款线上“秒批”纯信用及政务数据“直连”贷款产品,成功对接融资超6.47万笔、授信金额133.45亿元。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做优普惠金融,可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发展增量,同时也能通过服务新质生产力,深入了解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而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龙岩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魏纯说,龙岩市将持续加大金融供给,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探索科技赋能、发展数字普惠,厚植绿色底蕴、推进绿色金融,打造协同、便利、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龙岩市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凸显融资担保向“新”价值,打通小微融资“最后一公里”。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创新推出“科技保”“创业保”等产品、对科创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担保准入、设立重点行业担保扶持基金、精准服务科创企业……近年来,龙岩市大力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商业性融资担保齐头发力,发挥各自所长,将融资担保的增信作用发挥到最大。特别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定位,充分发挥“信用放大器”“经济助推器”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除了基础融资担保模式外,龙岩市还陆续开创了多种新型风险分担模式,在助力小微企业持续性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凸显了融资担保向“新”服务的独特价值。截至2024年2月,全市1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共为16502家中小微企业及“三农”主体提供106.47亿元贷款担保,融资在保余额86.84亿元、同比增长4.65%,政府性融资担保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三位。

龙岩市还致力推动金融服务深度下沉,以“金融 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金”动能,在乡村振兴、新市民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发专项产品,创新推出排污权和碳排放指标质押等反担保措施,科技赋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此外,龙岩市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融资,鼓励各类投资基金对企业融资支持,使更多的资本流入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推动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谈到未来金融如何进一步助力新质生产力,苏雄丰认为,龙岩市金融服务模式在满足新质生产力需求上尚需继续发力,特别是需要探索定制化服务、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并培育一支懂技术、懂市场、懂金融的专业人才队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