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被黑人强伦姧人妻一_在厦我先行!男生干女生视频软件2024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la2tsmi56-b
●2024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
●我市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参与
“绿海鸥ip科普展”上的大型绿海鸥充气模型,成为吸引大量市民主动拍照打卡的“人气王”。
学生将低值可回收物改造成时装,以创意走秀诠释垃圾分类“新时尚”的核心理念。
顺丰现场搭建“种草”花园,鼓励纸箱二次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厦门日报记者 卢剑豪 摄)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柯笛 通讯员 林时蔚 图/市垃分办 提供 除署名外)“分类新时尚,在厦我先行!”随着五一文化广场上响起的口号,近日,2024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正式启动,各项萌趣又“时尚”的活动陆续开展,掀起与众不同的垃圾分类宣传热潮。在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到来之际,为引导全社会支持垃圾分类工作,推动群众分类习惯养成和文明素质提高,推动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奏响垃圾分类宣传“交响曲”,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号召广大市民共同践行绿色低碳、垃圾减量生活方式,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进入千家万户。
低值可回收物制成时装
展现垃圾分类新时尚
“全民都参加、男女和老少,一起把垃圾减少……”活动现场,由志愿者、环卫工人、学生等群体组成的百人快闪团体献上歌舞表演,展现厦门社会大众参与垃圾分类新时尚的风采。该表演为“践行新时尚 分类志愿行”——“在厦我先行”2024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仪式拉开帷幕。
舞台上,歌舞、说唱等精彩节目,让现场观众应接不暇。其中,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和厦门信息学校的学生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利用快递防震泡沫、垃圾袋、外卖包装等低值可回收物改造而成的时装,让现场观众发出一声声惊叹,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以创意的时装走秀,诠释垃圾分类“新时尚”的核心理念,这场垃圾分类主题走秀,不仅以“时尚”传递“时尚”,也让观众们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的别样价值。
又潮又萌的大型绿海鸥模型和四类垃圾代表吉祥物充气模型坐落在“绿海鸥ip科普展”,很快成为吸引大量市民主动拍照打卡的“人气王”。以实物展示和趣味互动相结合,整个展区被“红黄蓝绿”元素包围,来自嘉莲街道的舞蹈队老师陈京辉感叹,新潮的宣传方式让人印象深刻。从垃圾分类的常见误区、口诀技巧,到资源循环再生、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倡导,科普展引导市民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和全流程知识。不少市民现场拍照打卡分享朋友圈,希望把萌趣可爱的“绿海鸥”周边伴手礼带回家。据悉,5月21日-23日,“绿海鸥ip科普展”来到五缘湾天虹商场,24日-26日将巡展至中华城,号召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进一步扩大“绿海鸥”垃圾分类公益ip影响力。
闲置交换市集同样收获了全场关注,学生志愿者们把家中闲置的文具、图书杂志、毛绒玩偶等物品带到现场交换、出售。来自大同小学五年级的卢子煊、丘皓文和三年级的王子熠,还在摊位上主动开展分类知识问答,奖励答题正确的市民。此起彼伏的欢呼声,让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不少参与者表示,在活动中充分地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倡议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掀起垃圾减量新热潮
“和所有的浪费说拜拜,和干净的环境说嗨嗨!”舞台上,海底捞品牌形象代言人“小捞捞”唱起了耳熟能详的歌曲,发起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议。
为倡导全民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启动仪式现场,顺丰、海底捞、蜜雪冰城等知名企业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与厦门市垃圾分类行动代表“绿海鸥”同台互动,结合餐饮、网购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共同传递合理点餐、反对浪费、包装回收等消费理念,强调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的重要性,倡导低碳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台下,海底捞的摊位前排起长队,除了垃圾分类有奖问答,现场还发起号召,鼓励大家用餐多点“半份菜”。“适量点餐,美味不浪费,也能减少厨余垃圾。”海底捞五缘湾天虹店店长陈先生告诉记者,小朋友们在吃光限定主题的儿童套餐后,还可以向服务员领取主题贴纸,“光盘行动也要从小做起。”
分类新时尚,低碳齐参与。在顺丰的摊位,一座小小的“种草”花园吸引不少市民拍照打卡。顺丰速运厦门区市场负责人林航介绍,通过“箱”伴计划,顺丰鼓励纸箱二次利用,不仅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diy养花养草,让绿意在纸箱中发芽成长。
活动现场设置的旧衣回收项目,也得到市民的热烈响应,将家中闲置的旧衣物带到现场,参与到绿色低碳、垃圾减量的实践中来。“这些回收的旧衣物将通过专业机构进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林航介绍,顺丰提供免费上门旧衣回收服务,在不断推广下,厦门地区的旧衣回收数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0%,“希望通过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平台,将这样的绿色低碳理念和垃圾减量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广。”
开展志愿服务
推广垃圾分类新共识
垃圾分类的推行,不仅是一项政府工作,更需要志愿者、企业、相关机构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如何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是厦门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课题。
活动现场,活跃着大量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身影。与此同时,厦门已经建立起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志愿服务队伍,全市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参加垃圾分类主题实践,328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3000余名巾帼志愿者联合学校、社区、物业,以发动绿色家庭、最美家庭为抓手,共同开展桶边劝导等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为坚持回收循环,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厦门建立起社区蓝桶分类回收、专车统一清运、区域分拣、集中处理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循环模式,分拣中心日处理50吨低值可回收物,实现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在生活垃圾减量成效显著的同时,还实现了低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规模化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在2024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全市各区、镇街同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分类科普进商场、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系统性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确保垃圾分类持续上新、热度不减,引领垃圾分类“低碳新时尚”。
以宣传周为契机,接下来,厦门全市将继续深入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参与垃圾分类成为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和行动。
【声音】
●尚文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志愿者王坤:做好垃圾分类很重要,小孩和大人都要做到。这次活动,我是志愿者,也是参与者。我和同学一起通过闲置交换市集把闲置在家的文具和书交给更有需要的人,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市垃圾分类中心主任黄伟林:垃圾分类是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也是不断培养市民好习惯的过程。这次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丰富热闹的活动与广大市民互动,希望不断掀起宣传热潮,做好垃圾分类氛围引导,让这股时尚新风吹遍鹭岛。
●知识竞赛获奖者郭剑锋:获得这个奖项感觉很惊喜。答题的时候我快速答对,就像平时做好垃圾分类一样,已经成为了条件反射。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我们常常和孩子进行垃圾分类问答,这已经是一家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数据】
2023年以来,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聚焦“减量化、资源化”的“3.0版本”,实现全市餐厨垃圾收运量增长16.1%,厨余垃圾减少2.69%,其他垃圾减少6.53%,垃圾回收利用率超50%,资源化利用率87%,生活垃圾增长率由2017年的7.17%下降至2023年的0.75%,人均垃圾量由1.3kg降到1.0kg。
【同步】
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
厦门推出创意活动 氛围浓厚热度不减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柯笛)今年5月22日至28日,是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我市围绕“践行新时尚 分类志愿行”全国主题,深学笃行“厦门实践”,率先启动“在厦我先行”系列活动,持续巩固“垃圾分类连续22个季度领跑全国”工作成效。
在宣传周期间,我市以“营造活动氛围,展现分类成效,发动全民参与”为重点,将陆续开展“分类快闪秀”“分类进万家”网络知识竞赛、媒体采风行、绿海鸥科普巡展、大学生科普基地探访等多项创意特色活动,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厦门生活垃圾分类成果,确保垃圾分类热度不减,氛围更加浓厚,助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近日,我市已全面启动2024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寓教于乐为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振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精气神,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齐心协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在宣传周启动前期,我们还举办了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网络知识竞赛,为期7天,参与总人次超26万,掀起了全民学习、比拼、讨论垃圾分类知识的热潮,提升了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准确率。”该负责人介绍,在此期间,全市各级部门组织志愿者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宣传引导,推广简便分类方法,让垃圾分类进入千家万户,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进一步激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
垃圾分类工作是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资料显示,自2016年底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以来,厦门建成完善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流程体系,建成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被列入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重要案例,全国首例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项目落地湖里区;海沧生活垃圾焚烧厂获评国家无害化最高等级aaa评定认证……8年来,通过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厦门在住建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季度评估”中始终名列前茅。